找到相关内容1374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许汝法身活"。语言本来是沟通感情,传达意思的工具,但在一个修行者,语言过多并不好,因为不少的烦恼是非,都是由于闲谈杂话而来。 禅宗对语言的看法是,你道即是非;维摩居士的一默似春雷。我国教育,一向也是身教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要了道只有照善知识走过的路才得了道,修行事应如禅宗门下说的,要直下承当,说了应马上兑现,当下就出五欲八风,对着五欲,八风境时能抵抗、解决,才是真功夫,真修行。而不只是表面上的礼拜、念诵以为才叫修行,...的月亮,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,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,小乘的觉是偏觉,只是偏重自己觉悟。 禅宗阴悟的人,仅是一点没有明白,没有过关。若根底深厚,到善知识处参学,善知识一点就穿,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南怀瑾老师开示:一心皈命净土法门

    ,而是法界一心,一心法界;也等于所谓的“真如法界”。禅宗祖师们常言:“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。”又说:“心外无佛”。意思都是一样。华严经云: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。”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,正是最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876183.html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这样,就是这样。)来证明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话,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。这是世尊由衷的无以复加的证明与赞叹。我国唐代禅宗祖师证明人的开悟时说,‘如是,如是,汝如是,余亦如是。’这就是以...。所以不需要解释。因为它巧妙就是从有说的文字到无说,从可思议到不可思议,从显到密,如果你把它翻出来,通通变成可以理解的东西了,它的密意就消失了。禅宗往往单提一句无意味的话头,也就是离开你现在这些思想、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贬斥。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,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,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。比如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、华严宗为痴人妄说;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增上?其实,不管是藏密祖师还是禅宗大德,在指导其门下弟子实修时,都不主张、赞叹弟子食肉,相反,他们倒是一致认为食肉会对参禅实修带来很多障碍与违缘。 比如宁玛巴一代宗师布玛莫扎就曾在其所著的《修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

    律教禅宗,实诸佛彻底之悲心,示众生本具之体性。汇三乘五性,同归净域。导上圣下凡,共证真常。九界众生离此法,上不能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舍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生。所以往圣前贤,人人趣向。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。自...永明禅净四料简的含义? 有禅有净土,犹如戴角虎,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者。其人彻悟禅宗,明心见性。又复深入经藏,备知如来权实法门。而于诸法之中,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,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。观经上品上生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176621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 一切逻辑系统,不论多么复杂,都不可能导出所有定理,其本身必是“不完整”。此亦证明佛家所言,思惟辩证、言语文字,均无法描述实相。故禅宗主张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,方能臻于实相。   与此相关者,在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论唐五代宋元的画僧及其对绘画史之贡献

    相同之说,成为文人画家赵子昂“书画同源”说之嚆矢。   南宋的法常,将禅宗的悟性融入画理,以中得心源的笔触,简率而概括地将对象形象地表达出来,促使画坛摆脱物界之束缚,发挥主观能动。   元代的温日观...

    思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777016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这里描述的是属于大乘智证门的修行人,如修《般若》的,或者像是汉传佛教的禅宗、天台、华严、密宗的修行人,皆可摄归此类。而上品下生,则是更广义的大乘佛教徒,甚至只是初阶的大乘信徒而已。其状态为:“上品下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